800MHz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接口技术

发布时间:2019-07-19

通信技术标准简介(一)
通信标准技术审查部

 


一、标准名称:

——800MHz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接口技术要求:移动交换中心与基站子系统间接口

 

二、标准编号:——YD/T1026-1999(代替YDN 095-199 800MHz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移动业务交换中心与基站子系统间接口技术规范)

三、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四、发布日期:1999.10.20

 

五、实施日期:2000.04.01

 


六、起草单位: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

七、编制原则

——移动交换中心与基站子系统间接口(A接口)对于保证不同厂家的CDMA移动交换中心(MSC)和CDMA基站子系统(BSS)在CDMA网络内能够互通工作,支持有不同技术专长的系统生产厂家在MSC和BSS方面各自独立发展,保证我国在科研、开发、生产等方面有标准可依,方便运营者的管理等方面均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八、编制依据

——在编制A接口技术规范过程中,一方面调查国外标准制定和设备开发及市场情况,并紧密跟踪其进展,另一方面认真了解国仙网络运行和网络管理对系统和设备的要求,以及国内目前的设备开发制造能力。

 

九、国际上A接口标准的进展过程

——目前在北美已经形成的CDMA系统A接口标准是从GSM的A接口逐步演变过来的,但是由于CDMA空中接口与GSM空中接口有很大不同,所以在GSM中有许多可以直接透明传输到交换机的消息在CDMA系统A接口中必须重新定义,CDMA系统所特殊要求的一些信息(如功率控制、帧偏置、导频PN序列偏置、时隙周期索引指示等)也必须在A接口中考虑,而且CDMA的A接口还有能力在需要时支持多种空中接口。另外,已形成的CDMA系统A接口标准与GSM系统A接口的最大不同点是,GSM是先有A接口标准,然后才开发的设备;而CDMA是各个厂家先开发了各自的系统,然后才共同协调达成一个A接口协议。所有这些都导致了CDMA的A接口更复杂、也不太容易完善。


——CDMA的A接口第一个北美标准EIA/TIA IS-634在颁布之后发现错误甚多,在很多地方没有考虑CDMA的特殊情况,于是北美标委会对这些地方进行了修改,并期望在短期内通过一个对该标准的修改补充文件。由于IS-634(A接口,版本0)主要是基于Motorola 公司的A+接口制定的,所以该补充文件并没有满足所有厂家的要求,有的厂家甚至推出了其它的A接口标准。例如Lucent的UltrA,该接口与IS-634的最大区别在于IS-634采用电路方式,而其它接口采用分组方式,而且它们的语音编解码器及呼叫处理等功能分配也不一致。

——IS-634版本0是北美推出的第一个A接口标准,在美国支持它的运营者也较多。市场决定技术,所以以后的A接口主流一直是以电路方式的IS-634版本0为基础的。

——在Lucent的UltrA提交到北美标委会之后,北美标委会对IS-634版本0的修改补充文件——TSB-80也已经完成并出版。TSB-80是A接口进化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以后的绝大多数实际操作规范都是以此标准为基础。但TSB-80并不是一个可实际操作的规范,其规定的选项很多。所以后来所有的执行规范只能是该规范的一个子集,例如我国的红皮规范和与外商的谈判规范都是以此为基础的。

 

十、我国制定A接口标准的考虑

——a、开放A接口。有利于运营者更好控制网络、降低成本,对选择设备特别是在扩容时的灵活性大;也有利于国内交换机生产企业研制生产适用的设备,保护民族工业。

——b、选择先进、成熟的技术。有利于提高系统以至全网的可靠性,有利于参与市场竞争。

——c、尽量向国际标准靠拢,立足现已掌握的技术,以适应通信网发展建设的需要。

 

十一、标准主要技术内容

——1、范围:规定了“800MHz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接口技术要求:移动交换中心与基站子系统间接口”的原则,规定了该标准适用于采用CDMA技术的800MHz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2、引用标准:该标准引用了GB7611及CCITT Q.701/702/703/704/707/711/712/713和Q.714。

——3、符号和缩略号

——4、A接口概述

——5、A接口原则

——6、A接口第一层技术规范

——规范了A接口物理层采用数字传输,速率为2048kbit/s,其性能符合GB7611-87。

——7、A接口第二层技术规范

——此规范分二部分:一是消息传递部分(MTP),二是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CCP)。

——MTP为信令消息提供可靠的传输,MSC和BSS之间使用的MTP是中国7号信令MTP的子集,它和MTP全集是兼容的。MTP的功能在CCITT Q.702、Q.703、Q.704、及Q.707中描述。A接口上的MTP采用64kbit/s数字传输。

——SCCP提供了一个识别某种处理的参考机制,比如某个特定呼叫。MSC和BSS之间使用的SCCP是全SCCP的子集。SCCP采用24位信令点编码方案,BSS的信令点编码纳入到全国统一的7号信令信令点编码中。

 

——8、A接口第三层技术规范

——此接口所传消息为基站子系统应用部分(BSSAP)消息。

——此接口与EIA/TIA/IS-634基本兼容,是EIA/TIA/IS-634的一个子集。此规范只定义了对应于CDMA制式的程序,但此接口有能力在需要时扩展为支持多种空中接口制式。

——A接口第三层技术规范主要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 接口结构的应用;

——◆ 呼叫处理和补充业务;

——◆ 无线资源管理;

——◆ 移动性管理、鉴权和加密;

——◆ 地面电路管理程序;

——◆ 消息、参数和定时器定义。